开云体育app《成都|出气吧|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(2021)》正式发布
2022年11月18日★✿★,《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(2021)》正式发布★✿★,展示2021年以来成都坚持走生态优先★✿★、绿色发展道路的进展成效★✿★,总结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优良实践★✿★,深化各级各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★✿★,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★✿★,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再上新台阶★✿★。
“自2017年成都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级绿色低碳发展报告以来★✿★,今年已是第五年持续发布★✿★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★✿★,《报告》分为综合篇★✿★、重点领域篇★✿★、区域亮点篇★✿★、典型案例篇★✿★、政策篇★✿★、附录六大部分★✿★,多层次★✿★、多维度展示了2021年以来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进展★✿★,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★✿★,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★✿★,探索超大城市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路径的愿景出气吧★✿★。
2021年以来★✿★,成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★✿★,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出气吧★✿★,聚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★✿★,全面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开云体育app★✿★,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★✿★。一年多来★✿★,全市结构调整全面起势★✿★、能源效率稳步提升★✿★、宜居品质更加彰显★✿★,荣获2021年度中国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★✿★,荣摘世界智慧城市宜居和包容奖桂冠★✿★,连续1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★✿★,位列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排行榜第五★✿★,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”名片更加响亮★✿★,绿色低碳加快成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★✿★、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★✿★。
“在城市空间优化方面★✿★,成都着眼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★✿★、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★✿★,加快构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空间格局★✿★。”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介绍说★✿★,统筹开展“三区三线”试划★✿★,建立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出气吧★✿★,严格保护“两山★✿★、两网★✿★、两环”的公园城市生态本底★✿★。发布TOD综合开发战略规划★✿★,完成14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城市空间一体化设计★✿★。推动绿色建筑新旧标准体系平稳过渡★✿★,设计阶段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面积累计突破3亿平方米★✿★。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383.9平方公里★✿★,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141.2公里★✿★。
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★✿★,成都突出绿色低碳引领作用★✿★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★✿★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★✿★,整合构建12个产业生态圈★✿★、20个重点产业链★✿★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★✿★、绿色设计产品4项★✿★、绿色工业园区4家★✿★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★✿★。培育绿色低碳重点产业★✿★,光伏★✿★、锂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★✿★,通威电池片连续四年全球出货量第一★✿★,全市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约1900亿元★✿★。推动服务业集聚成势★✿★,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升8位出气吧★✿★,新经济总量指数全国第二★✿★,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★✿★。截至2021年末★✿★,全市绿色贷款余额4858.1亿元开云体育全站app下载★✿★,★✿★、同比增长29%★✿★。
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★✿★,成都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★✿★、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★✿★。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★✿★,成渝客专实现提速和公交化运营★✿★,中心城区至成都平原城市群及近郊新城日发动车增加至401对★✿★,城市轨道运营总里程达558千米★✿★,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60%★✿★,成为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★✿★。拓展绿色出行方式★✿★,城市建成区实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%★✿★,中心城区核心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.5%★✿★,运营共享单车日均骑行约220万人次★✿★。发展绿色物流★✿★,开行国际班列4250列★✿★,荣获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称号★✿★。在能源低碳转型方面★✿★,成都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★✿★,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★✿★,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45.9%★✿★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64.4%★✿★。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车10.8万辆★✿★、增长163%出气吧★✿★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6.6万辆★✿★、位列非限购城市首位★✿★。新建充电桩3.4万个★✿★、充换电站711座开运体育★✿★,★✿★,充电桩和充换电站数量稳居中西部第一★✿★。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耗★✿★,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上工业能耗比例同比收窄0.4个百分点★✿★,全社会能耗强度下降1.2%★✿★。
在生态碳汇提升方面★✿★,成都实施“五绿润城”重大生态工程新能源动力系统★✿★,★✿★,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★✿★,森林蓄积量达3782.4万立方米★✿★,森林覆盖率达40.3%★✿★。“百个公园”示范工程110个项目全部开工★✿★、累计建成开放86个★✿★,累计建成绿道5327公里★✿★,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线贯通★✿★,绿道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★✿★、骑行已是市民生活新时尚★✿★,公园城市大美形态加速呈现★✿★。修复大熊猫栖息地5.1万亩开云体育app★✿★,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扩建开园出气吧★✿★,全球首家大熊猫博物馆开馆★✿★。大邑县★✿★、邛崃市入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★✿★,9个区(市)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★✿★。
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★✿★,成都开展生态惠民示范工程“六大行动”★✿★,出台全国首个臭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★✿★,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创下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以来最好水平★✿★,遥望雪山约70天开运体育★✿★。★✿★。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试点★✿★,2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★✿★,建成首批天府蓝网示范项目96.7公里★✿★,国省控断面全部达到年度水质要求★✿★,黄龙溪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★✿★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★✿★,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★✿★。
在环境治理体系方面★✿★,成都颁布全国首部公园城市建设条例开云体育app★✿★,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★✿★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★✿★、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★✿★。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主任(组长)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★✿★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★✿★。深化“数智环境”系统建设开云体育app★✿★,创新“电力监管”模式★✿★,健全生态补偿机制★✿★,持续完善“碳惠天府”碳普惠机制★✿★。积极开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行动★✿★,深入推动成都都市圈★✿★、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★✿★。成功举办第五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★✿★、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★✿★。此外开云体育app★✿★,《报告》从生态惠民★✿★、价值转换★✿★、改革创新★✿★、数字赋能等方面展示了部分领域和单位的经验做法★✿★,提出了包括环城生态公园生活新美学★✿★、“成都造”发电玻璃服务北京冬奥★✿★、大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★✿★、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★✿★、崇州“电子围栏”助力蓝天保卫战等2021年绿色低碳发展十大案例★✿★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★✿★,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★✿★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★✿★、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★✿★,要协同推进降碳★✿★、减污★✿★、扩绿★✿★、增长开云体育app★✿★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★✿★,成都将坚持国际视野开云体育app★✿★、战略逻辑★✿★、系统思维★✿★,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★✿★,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★✿★,全方位优化空间★✿★、产业★✿★、交通和能源结构★✿★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★✿★,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★✿★,努力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★✿★、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★✿★。